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6篇
  免费   1219篇
  国内免费   2454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1463篇
地质学   4823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177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1189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9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3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13篇
  192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志章  韩海英 《地学前缘》2011,18(5):296-302
现代油藏描述提倡勘探开发一体化,真正实现测井与地震信息匹配,实现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结合,最终由定性走向定量。重点阐述了现代油藏描述中,通过集成高分辨率的岩石物理数据、中分辨率的测井数据及低分辨率的地震数据,采用储层自动划分对比及储层结构分析技术、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技术、波形差异分析法预测高产气区技术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及表壳岩系年代确定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中亚造山带中是否存在微地块有诸多不同看法,其中对广泛出露的锡林郭勒杂岩的时代和原岩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经大比例尺填图和详细露头解剖发现,它囊括了不同岩类、不同变质程度、不同构造样式和形成时代的地质体。文中建议将其解体,对其中被厘定的表壳岩命名为"锡林浩特岩群",这是一套达到角闪岩相变质的夹有火山岩和磁铁石英岩...  相似文献   
23.
雪峰山基底隆升带及其邻区印支期陆内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狭义的华南陆块东部包括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而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是扬子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印支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空间分布区域依次由东往西递变渐新。根据褶皱变形分析得出,雪峰山地区在印支期发育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2个轴迹方向的褶皱,后期叠加了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区域构造背景和动力学分析表明,扬子地块内部印支期总体北东向的变形形迹与东西轴向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南部东西轴向的构造线相垂直;其原因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最终陆内收缩变形的时间比扬子与华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间碰撞拼合的时间早,印支早期的先存北北东向构造线在印支晚期由于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变位为北东东向,从而决定了印支早期现今北东东向的构造线,随后的第二幕北北东向构造线的形成是在与早期第一幕变形的应力场相同的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但是,秦岭—大别造山带近东西向的构造线取决于主动大陆边缘,即总体近东西向的华北陆块南缘边界,其原始方位为总体近东西向。这些复杂边界条件和旋转决定了先形成彼此近于垂直的构造线,然后拼接形成现今构造线垂直的格局。  相似文献   
24.
对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井(DK-3)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分析。根据对钻井地层特征、粒度、矿物含量的综合分析,在DK-3钻井揭露的中侏罗统中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并完成了沉积微相的划分。伴随地层由老到新,沉积环境由最初发育的辫状河过渡到相对稳定的湖泊(辫状河→湖泊→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在133~156m和225.1~240m井段的岩层中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呈薄层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上;而在367.7~396m井段,天然气水合物除存在于岩石裂隙中外,在砂岩孔隙中亦大量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与沉积环境、构造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5.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26.
四川盆地南部构造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研和学习国内外相关页岩气压裂改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和研究,对四川盆地南部构造S2井页岩储层岩性特征、孔渗特征、天然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评价。针对S2井极低渗透率(0.000 18×10-3μm2)、天然裂缝和水平层理较发育,天然裂缝内充填有碳酸盐岩,同时吸附气含量较高、脆性程度高,压裂容易形成网络裂缝的特点,进行了压裂工作液体体系优选和压裂工艺优化,采取了大规模、大排量、大砂量、低砂比、减阻水压裂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储层大规模减阻水压裂施工;根据微地震显示,压裂改造体积达到了480×104 m3,具有明显的体积改造特征,获得较好的效果,日产10 000 m3。压后分析数据显示,在页岩气储层中,过长的关井时间有可能影响有限支撑剂铺置的裂缝整体导流能力,最终影响到产量。S2井压裂施工成功标志着国内在页岩气压裂施工工艺、压裂工作液体体系、裂缝监测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7.
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声波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外爆炸点源激发的声波场与井孔的相互作用模拟井间地震的物理过程,推导了全频域井孔内外声波场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震源主频、不同源距(震源到井轴的径向距离)和软硬地层进行了井内声场的全波模拟与频率-相速度分析。结果表明: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内外的声场等效于无穷多级声场迭加的结果;震源靠近井壁时的频率-相速度图与震源在井内时相似;震源的主频越高、源距和接收器离井轴的径向距离越大、地层越硬,则顾及的多级声场的项数就要越多;震源主频越低、源距越小,井中激发的斯通利波则越强。  相似文献   
28.
对测井信号的特征提取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利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游程检验法,分析松辽盆地某井储集层测井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混沌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最大Lyapunov指数提取。结果表明: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非平稳特性;最大的Lyapunov指数大于零,表明了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混沌特征。为此,储集层测井信息的提取可采用非线性混沌理论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测井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29.
减小离散误差的时频峰值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减少时频峰值滤波分段点处阶跃误差的改进方法。经过研究时频峰值滤波在频率调制和时频平面峰值滤波时产生的离散误差以及尺度变换方式,发现分段点处阶跃误差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长度成反比,且与零点在尺度变换后产生的不确定值有关。提出基于定零点尺度变换的时频峰值滤波,在信号尺度变换时将零点变换到瞬时频率区间上的固定值,使各段时频峰值滤波零点偏移量一致,从而消除分段点处的阶跃误差。仿真实验和实际地震信号时频峰值滤波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的时频峰值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消减随机噪声,减少分段滤波在分段处的阶跃。  相似文献   
30.
基于广义逆和奇异值分解理论,研究核磁共振T2谱反演的截断法和阻尼法。首先给出反演问题的M-P广义逆解;然后对系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求其M-P广义逆,对奇异值进行截断或者加阻尼,保证解的稳定性兼顾其分辨率;最后利用迭代技术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数值仿真实验和岩心T2谱反演表明:对于双峰谱,在信噪比SNR≥1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T2谱的分辨率和稳定性都很高;截断法截断因子选择范围小,在SNR<10时解的分辨率和稳定性差;阻尼法阻尼因子选择范围大,在SNR<10时解的稳定性好,但短组分分辨率低,长组分分辨率高。对于三峰谱,当SNR≥2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的T2谱光滑连续,具有三峰结构;当SNR<20时两者均不能反演出与构造谱接近的三峰谱。因此,2种方法可应用于SNR≥10的双峰谱和SNR≥20的三峰谱反演;从分辨率和稳定性、平滑噪声及截断和阻尼因子的选取上,阻尼法略优于截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